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更多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在线
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带手机入校!

 

  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月1日上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通知一出,随即冲上热搜,引发诸多热议。
硬招来了!不让孩子成为“手机控”,有效防治青少年近视
教育部此次发布的《通知》明确,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通知》强调,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途径,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
同时,《通知》也明确规定“学校应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记者注意到,在相关微博话题下评论的家长,有不少都经历过孩子要通过手机接收老师布置的作业。尤其是随着去年疫情以来在线课堂的推广,学生从手机上接收的作业和“打卡指令”越来越多,让很多家长直言“压力山大”。
其实,随着智能手机近年来日益普及,学生的手机使用给学校管理带来了诸多麻烦,对很多中小学生家长而言,也成为家庭教育中最让他们“头疼”的难题。一旦孩子成了“手机控”,不仅耽误学习,还让视力直线下降。
国家卫健委公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已经达到53.6%,其中6岁儿童的近视率为14.5%,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近视率分别高达36%、71.6%和81%。
2020年6月,教育部曾对9个省(区、市)中小学生视力情况进行调查,接受调研的14532名学生,半年的近视率同比2019年底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15.2%,初中生8.2%,高中生3.8%。
在上海,不少中小学其实早已将手机使用规范纳入校规。罗店二中自2017年9月创办以来就明确规定,学生原则上不能带手机入校园。除此以外,学校还要求学生在双休日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不超过一小时,以此减少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电子产品。
宝山实验学校德育主任邵若莹告诉记者,每年新生第一次家长会时,学校就会明确,只有家长提出申请,学生才能带手机来校,并且必须严格遵守“进校关机,离校开机”的约定。在校关机期间,如学生要联系家长,也要通过班主任对接,一旦有学生违反约定,班主任就会联系学生家长,取消学生带手机来校的“权利”。“目前绝大多数学生已养成了不带手机来校的习惯,真有事要打电话,他们都会去学校门卫室以及教师办公室寻求帮助。”邵若莹说。

  让孩子懂得“驾驭”手机,是信息时代的必修课

  其实,手机不仅仅是规范使用的问题,更是教会孩子如何在当下学会真正的自律。“既然信息时代,无法让孩子与智能设备隔绝,那该如何让孩子在使用智能手机时也能做到自律呢?”
为此《通知》明确,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各校要做好家校沟通,家长应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上海市特级校长、市八中学校长周政认为,对学校而言,教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和管理手机本来就是一门必修课。“对于高中学生带到学校的手机保管问题,我们通过学生会自律部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既可将手机交由班主任保管,也可以在班级还开设‘养机场’,大家把关闭的手机放在‘养机场’里,放学时再取,这样既能让手机在学生的视线范围内,又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督促。”在她看来,只有学会正确使用和管理手机,将来踏上社会面对新事物时才能做到合理使用、从容“驾驭”。
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民办打一外国语小学校长卞松泉指出,要管好学生的手机,除了学校发力,家长也须同样“给力”。《通知》出台,可以还全国学生一个更为安静的校园学习环境。但更重要的是,学校要和学生、家长沟通好,一起细化出三方认可的手机管理方案,通过家校紧密联动,帮助学生养成科学合理使用手机的好习惯。
“有些孩子也许不能很好地遵守约定,但是,学校和家长不能简单地把他们的手机一收了之,而应先了解他们放不下手机背后的原因和诉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有些家长为图省事,在放假期间会任由子女无限制地使用电子产品,还有些家长自己也是终日捧着手机不放,是不是能在要求子女放下手机的时候,家长自己也能带头先做个表率,通过阅读、运动等方式充实家庭生活,不在孩子面前做‘低头族’。”卞松泉说。(王星)

来源: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