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更多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在线
“双减”落地评 | 用好课后服务,提升学生学习生活质量

做好课后服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措施。课后服务是学校教育综合服务的延伸,体现出学校教育主体性角色的回归和强化。课后服务要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一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究竟应该怎样“提质升级”?一起来读!

7月1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秋季开学后将实现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

此举是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重要工作部署。《意见》要求:“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课后服务再次在中央文件亮相 ,显示出党和国家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措施,做好课后服务,既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推动形成良好教育生态,又能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还是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可谓一举多得!

2017年开始,教育部在全国开展课后服务试点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双减”背景之下,课后服务面临“提质升级”的新要求。如何进一步做好课后服务,提升学生学习生活质量,需要我们提高站位、统筹谋划、打通堵点,将国家意志切切实实地转化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提高站位,担当“育人主阵地”使命职责。课后服务最初是为解决“三点半难题”而提出的,但现在,课后服务已经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不仅解决部分家长接学生的困难,还要吸引大多数学生参加;不仅提供看管的基本服务,还要开设丰富的拓展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要实现校内减负,还要成为学校教育提质增效、整体减负的重要组成。课后服务不再是简单地学校多“照顾”孩子几个小时,而是学校教育综合服务的延伸,体现出学校教育主体性角色的回归和强化。要把课后服务纳入学校办学的整体设计来谋划,课后服务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一样,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办好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课后服务的大前提。

主动谋划,做实“课后育人”好文章。高质量的课后服务是“五育”并举的演练场,也是激发潜能、个性成长的活舞台。多地经验表明,服务内容与学校特色相结合、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创设多元时空,释放天性,培养兴趣,发展特长,是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的一大法宝。要深入挖掘课后服务独特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在丰富、多彩而有温度的课后时光中,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评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获得更有效的成长。孩子是珍贵的种子,要让每一颗种子在课后活动中绽放童年之美、生命之美,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积极创新,破解“五项管理”大难题。五项管理需要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统筹。教育部提出,“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调研也发现,大多数家长希望学生能够在校完成课后书面作业,保质保量。课后服务,学校老师在作业管理上大有作为,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引导学生质疑,帮助学生释疑,真正做到“作业不回家”“知识盲点不累积”,帮助不同层次学生学足学好。课后服务让孩子动起来,足球、篮球、乒乓球、武术等学生普遍欢迎的体育活动,助力学生成为终生的运动者。课后活动的斑斓多彩,也吸引着学生兴趣从电子产品转移到充满意义的现实生活。课后服务看似一个小举措,破解的却是五项管理的大难题,优化的是教育发展的大生态。

还有不到1个月的时间,学校就要开学,政策落地的堵点需要尽快打通。课后服务工作不是教育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必须建立常态化、可持续的工作推进机制。政府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定期调度、部门会商,对课后服务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积极协商,共同研讨解决;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通过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建立健全以学校教师为主、校外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参与的课后服务师资队伍,完善参与教师和人员补助政策;及时出台课后服务的操作标准和规范,保证课后服务有效、有序、安全地开展。

做好课后服务,没有旁观者。唯有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才能把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人民教育评论员 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