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更多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在线
艺考可以“重艺”,不可“轻文”

这几年刮起了一阵阵的“艺考热”。数据显示,2002年高考艺考生只占0.6%,仅有3.2万人;到了2020年,艺考人数已达117万,占总考生人数的10.92%,也就是说,10个高考考生里就有1个艺考生。该如何让艺考更规范更公平,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对艺考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意见指出,从2021年开始推进相关改革工作,到2024年,基本建立以统一高考为基础、省级专业考试为主体,依据高考文化成绩、专业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制度。

这其中尤为关键的一条是,将逐步提高艺考生的文化课成绩。2018年年底,教育部出台文件,规定自2019年开始,艺术生高考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不低于当地二本线的70%或75%,而2018年的要求是不低于当地二本线的65%。此次改革要求,各省(区、市)在现有文化课成绩要求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划定、逐步提高艺术类各专业高考文化课成绩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文化课成绩对于艺考生来说,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跟普通考生不同,艺考生的成绩主要由艺术成绩和文化课成绩组成;在文化课成绩达到划定的成绩线的基础上,依照艺术成绩的高低择优录取。对于艺考生来说,他们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水平,是最基本也最核心的考核内容,因此以前对艺考生的选拔,出现了“重艺轻文”的导向。

“重艺”没有问题,“轻文”则引发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比如大量出道的年轻艺人,被网友戏称为“九漏鱼”,即“九年义务教育的漏网之鱼”,他们经常连一些最基本的汉字都读错音,把小学生都懂得的汉字都写错,足见这些艺人文化素养之薄弱。他们要么未接受完整的义务教育就匆匆出道,要么虽然顺利通过艺考,也在艺术高校进行学习,但从未真正重视文化素养的提升,学习文化课只为应付考试,考过了就全丢掉。

这很容易给年轻粉丝形成误导,以为不读书也能出名暴富。文化素养的欠缺,也导致不少成名艺人视文明与道德为无物,有恃无恐、为所欲为,最终做出了失德违法行为,给全社会带来相当恶劣的影响。

诚然,一个艺术从业者的文化水平,并不与他的艺术才能呈现绝对的正相关关系,但文化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提升艺人的艺术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同时,“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素养本身也是个人气质、个人魅力很重要的一部分,能够给艺人的形象加分。艺人作为公众人物,更应该遵纪守法、讲文明、守道德、有素养,为公众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

艺考愈发重视文化课成绩,是从源头上纠偏“重艺轻文”的错误倾向,进一步完善艺术人才的培养机制,让艺术人才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助力我国演艺事业走在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还应该看到的是,此前因为艺考生文化课成绩偏低,不少家长就将艺考当作高考的“捷径”,急功近利、盲目跟风。这是艺考生人数屡创新高的另一个症结。

艺考不断重视文化课成绩,切断了一部分家长的“歪心思”,也进一步扭转了艺考浮躁的氛围。让真正有杰出艺术才能的学子能够脱颖而出,让不适合走艺考道路的学子通过主流渠道实现自身价值。各得其所、各显其能、各建其功,这才是人才培养的初衷和目的。

来源:腾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