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教育部发布2022年工作要点,推进中考美育改革试点。其实早在2021年12月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就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其中推出的学校美育评价改革的系列举措,特别是“艺术进中考”引发广泛关注。对于山东提及的这一举措,专家们如何解读?
从今年秋季学期初一学生开始
将艺术类科目考核纳入中考
方案指出,要完善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制度,将评价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2022年秋季学期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将艺术类科目考核纳入中考,采用“过程性评价+专项测试”确定考试成绩,以分数或等级形式呈现,作为考生录取限制条件使用。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解读,“过程性评价”是指由学校在每学期末以艺术素质测评的方式对学生艺术课程出勤率、课程学习、课外活动、基础知识和技能与作业完成等情况予以的评定;“专项测试”是指初中学生音乐、美术学科学业结业考试成绩计入学业总成绩系统。
针对公众关注的“艺术进中考”,是指对2022年秋季学期入学的初中学生开展过程性评价,2025年(五四学制为2026年)开展专项测试,实行全市统考,3年(五四学制为4年)间隔为政策实施和完善预留了一定的缓冲期。
杜绝应试教育倾向
确保不增加学生非必要负担
山东提出“艺术进中考”,引发了学生及家长的广泛关注。在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郭声健看来,评价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牛鼻子”,学校美育评价改革既是整个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和主要突破口。
在郭声健看来,“艺术进中考”是推进美育改革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但一定要遵循美育规律和特点,要强调实践体验,聚焦学生美育学科核心素养。在这方面,我们需要把握好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这几个问题。
对于“怎么考”,郭声健认为有两点必须坚持:一是在考试方式上要遵循美育自身的教育与评价规律,杜绝应试教育倾向以确保不增加学生非必要负担;二是在计分办法上要考虑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不应一次考试定分数,在所占分值或呈现形式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科学、慎重论证,稳步推进美育课程考试。
淄博今年实现全市统考
“艺术进中考”已经启动
教育部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孔新苗认为,文件提出的“完善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制度”“自2022年秋季学期初中一年级开始,把艺术类科目考核纳入中考”这一措施,旨在先从学校的艺术课程学业质量测评入手,渐进地、逐步地把学生的艺术素养评价工作做起来。
从全国看,目前江苏和云南作为国家级试点区域,已普遍实行“艺术进中考”,其中,云南从2021年起将艺术科目分值提高至40分。从省内看,青岛、日照等市已开展艺术中考试点工作,艺术科目成绩以等级或分数形式呈现,作为高中阶段招生录取限制条件使用;淄博市于2022年实现全市统考。总体来看,“艺术进中考”已经启动。
针对“艺术进中考”,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全国高校美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教育部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李晓峰认为,此举对山东省中小学美育工作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晓峰认为,艺术中考的考试内容按照教育部要求,均是考查课堂教学内容,不会给学生增加太多负担。学校教什么,就考什么,不是说家长要送孩子到校外去学习。同时,考试内容有较强的灵活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很少有死记硬背的内容,重点还是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这必将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能推进艺术学科教学落到实处
有利于提升美育教师综合素养
“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有利于倒逼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山东省教育厅艺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美术教研员肖钢认为,美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应按照国家要求开齐开足开好,但现实是很多学校开课率不足,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的现象仍然存在。同时,艺术不是升学必考科目,在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心目中是可有可无的“副科”,因此中小学美育整体不容乐观。
肖钢指出,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对加大学校、学生及家长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完善师资配备,更新教育观念,保障艺术学科的开课率和教育教学效果具有明显的作用。同时,能够推进艺术学科教学落到实处,保证在开齐、开全的基础上,把美育课程开好、开优。
此外,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有利于提升美育教师综合素养。肖钢认为,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就会促进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改进教学方法,杜绝经验式教学,把教学任务和育人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促进教师立足课堂教学,把艺术素养和艺术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来抓,研究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指导课堂教学行为,在守住艺术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把校园活动和艺术测评结合起来,把学校的艺术氛围全面营造起来,把美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